后英子胡同八号的日式老宅
如果说清代北京红灯区在今天的前门一带,那么在元朝,男人们经常光顾的风月场所多集中在今天的西四一带。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载,元大都时这里有妓女25000人。每百名妓女,各设一名官吏管理;每千名妓女,再设一名更高层的官吏管理。这元代的风尚,远胜后代。
从周边的胡同名字就能感受到,如粉子胡同、大院胡同、小院胡同、前英子和后英子胡同等,这都是曾经妓院所在地。关汉卿就经常出没在这些地方,因为他的戏剧在这里商演。
后英子胡同和前英子胡同在明朝称缨子胡同,到了清朝根据位置分成前、后缨子,后来改成英子,一直沿用到今天。前英子和后英子胡同属于环形胡同,形状有如闭合的环形,在东、西城区的胡同形态中经常出现,也是一种基本的胡同形态类型。
如今这两条胡同大多为民居,虽然保留了一些相对比较不错的四合院,但经过这么多年,早就沦为了大杂院,结构也被毁坏。后英子胡同8号院比较有意思,一般都大门关闭。单从大门看,没什么,甚至不如南城小院儿的门楼儿。可推开门会发现,院内是一套非常标准的日式建筑。
据说套院落是上世纪40年代所建,是同仁堂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先生出资修建,送给其女儿的陪嫁。建筑均仿制日本式建筑结构,有舞厅和后花园。1949年以后,同仁堂收归国有,这套院落也逐渐沦为了大杂院。乐松生先生曾任北京市副市长,但没能逃过十年浩劫,1968年被活活打死,年仅60岁。
本条记忆来自贡献者“南城老李1979”,该用户于2018年6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