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北京协和医院旧址

上传时间:2018-07-27 11:06:39

生成地点:北京协和医院旧址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北京协和医院旧址


       北京协和医院可说不用介绍了,这座全国闻名的大型综合医院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每天来这里看病的全国各地患者络绎不绝,院舍也在逐渐扩大,从最早的校尉胡同一路扩宽到了东单,整条东帅府胡同完全被并入了协和医院里,仅象征性地保留一个地名。2000年以后,协和又收了二龙路的邮电医院,形成了今天东院、西院和老楼的格局。


      对我来说,东院去的最多,看个病什么的都往东院跑。而西院也去过,只不过是当年奶奶住院的时候去看看,没看过病。而老楼,几乎没看过病,以前也很少去,但这里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年我就是在协和医院老楼出生的。


       在介绍东单三条法国圣心女校的时候我说过,那会儿去协和都得走东单三条,要么就走金鱼胡同。因为我们家住南边儿,所以每次都从东单三条过去。在三条路北,有一座中式王府气派的大门,这里就是协和医学院的旧址。当年先有了医学院,才有了医院。


      协和医院的原址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豫亲王始王多铎的府邸。多铎去世后,其第二子多尼袭王后改号为信,府也改为信亲王府。多尔衮死后,早一年去世的多铎没想到也被牵连,于顺治九年被追降为郡王,同时,已继袭亲王爵位的多尼也因父罪降为信郡王。因此,在《乾隆京城全图》上只绘有信郡王府,而无豫亲王府。至乾隆四十三年时,高宗追叙多铎的开国之功后,命复豫亲王爵,袭王修龄才由信郡王改号为豫亲王,信郡王府亦改称豫亲王府。


      该府前身为明代诸王馆址。从《乾隆京城全图》上看,该府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面阔5间的正门,面阔5间的大殿、有丹墀,各面阔5间的东、西翼楼,面阔3间的后殿,面阔7间的后寝和面阔13间的后罩排房。大殿两侧各有3进院落的东、西跨院。中轴线上建筑之大殿和后寝部分,近似紫禁城的外朝与内廷。


       随着清王朝的倒台,豫亲王的铁帽子爵位也走到了尽头,为了维持家族庞大的开销,1916年末,有近300年历史的豫王府,不得不卖给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国人拆除了王府全部建筑,聘请柯立芝来华考察豫王府,决定设计建造一座中西合璧的有着宫殿式外观的校园和医院群建筑,北京的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就这么诞生了。


       协和医院比医学院晚了4年建成,是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据说拆除豫王府的时候,挖出大量历代豫亲王藏于地下应急用的金银财宝,协和医院也正是用了这些大量的财宝,购置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型综合医院。医学院的正门就开在东单三条,大门位置就是原豫亲王府的位置。协和医院的大门开在校尉胡同,正对着帅府园胡同。医院和医学院相通,属于同一片建筑群,建筑风格一致。


       作为世界知名的医院,协和的历史上也发生过不少重大事件。如1925年3月12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此病逝。北京人头盖骨失踪等。而最不为人知的,是日本731部队旗下的北支甲1855部队第一科就设立于协和医院,专门从事细菌战剂的研究。


       去年11月5日,我35岁生日那天,专门来到协和医院的老楼,在楼门口拍了张照片。如果按平均寿命70岁算的话,我已经活过一半儿了,在我生命旅程一半的时候,重回出生地,有着特殊的含义。


        如今豫亲王府唯一算是遗迹的也就三条医学院正门了。现存大门两侧的这对卧狮是北京清代所有王府门前唯一一对卧狮。协和老楼虽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我也不打算老往那里跑,毕竟是医院,不是景点儿,再说熟人儿也不再了,我去干嘛去啊。医院这种地儿,能不来最好。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