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街甲二十一号记录
护国寺街位于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东边儿通往德胜门内大街,因护国寺而得名。我对这条街的记忆应该追溯至1997年的6月份,可以说在这之前,我没来过这边。那年6月的一天,我们正在上热炒课,我记得那天要教的菜是腊味荷兰豆。和往常一样早上开始准备。谁知道还没开讲,班主任被教务主任给叫走了。没多一会儿就回来了,从班里叫了15个学生去办公室。原来是京都信苑饭店即将开业,要从职高找实习生,我比较幸运地被选上了,而且第一个面试的。面试完后,我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告别了学生时代,开始进入社会了。
可以说那天是我最后一次上课,虽然压根儿就没进行实操。当我们被饭店招走后,班主任和我们聊了一会儿,宣布从这天开始,我们就不用上学了,等着饭店通知,准备参加军训和后期的饭店培训。可以说,这是我学生时代最后的一个假期。宣布完后,我们就换了便装,陆续回家了。
当时我有个和我不错的同学,跟我说要去一个剧组去面个试,地点就在护国寺街的护国寺宾馆。我们俩骑车从宣武门一路往北扎,中午到了护国寺宾馆。那会儿的护国寺街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和普通的小胡同没多大区别,只不过宽点儿而已。到了护国寺宾馆其实也没怎么着,按着地址敲开门,里面确实坐着几个人,我也忘了最后怎么着了,反正是没说几句就出来了。
当我再一次来到护国寺街,已经是2013年了,那会儿帮着老张策划餐馆,选址就跟护国寺街西口。从装修开始,一直到开业,我基本老往那里跑。可惜的是老本楼的历史是短暂的。在护国寺街没经营多长时间就偃旗息鼓了。那会儿这条街已经被改造一新,和我1997年去的时候完全两样,现在已经成为了西城区重点打造的旅游文化街。
护国寺以小吃闻名,这条街上就有两家护国寺小吃。另外还分布着大大小小很多家餐馆。有传统的,有新派的,多少类似南锣鼓巷。这些小吃大部分都集中在西段,过了人民剧场往东就比较少了。
其实对我来说,东段比西段感觉要好,起码没那么多商铺,居民也挺多的。西口出去正对着定阜街,往里直走就能到恭王府,后海基本就算是到了。现在地铁6号线也方便,平安里出来就是护国寺,所以这一带也算是常来。护国寺街大宅院比较多,目前有私宅,也有大杂院。在我游荡的时候,误打误撞进了甲21号。就这么一进,嘿,还让我结识了一位对北京古建感兴趣,并从事建筑艺术设计的姑娘,还挺漂亮的。
要说甲21号又什么特别,其实也不算什么。看光亮大门挺气派,其实里面并不大,最多算是二进院。大门的门墩儿不知道哪儿去了,估计已经给拆走了。二进按原来的结构,感觉应该是个垂花门,可现在成了过道儿。前院儿倒座南房已经被开了门脸儿,正对着大街。二进里面比较杂乱。我认识的那个姑娘就住二进里面的一间小房。
有关这个院子的历史其实我也没心思打听了,本地人并不多。不过这个姑娘倒是挺有意思,看我拍院子,主动问我是不是喜欢四合院,并给我了一张名片。告诉我她们公司就跟后海北钱串胡同,是外资企业,主要做建筑艺术设计,公司紧邻唐国强的宅院。说到这儿,我也没含糊,把我这些年所走过的地方和不错的宅院和她聊了一阵子。最后姑娘要上班去了,只能彼此加了微信,以后我要去她们单位拍院子,可以直接微信约。
无意中进的院儿,认识了一个姑娘,看来她知道的宅院不少,以后要去哪儿可以先跟她打听打听,如果要认识人,可以给约一下。拍院子就得广撒网,保不齐谁认识哪儿呢。虽然这个姑娘不是北京本地人,但从她的讲述来看,后海一带非常熟。那边大宅院可真不少,兴许能帮我联系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