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北新华街110号记录

上传时间:2018-06-25 14:22:35

生成地点:北华新街110号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北新华街110号记录


       在明朝的时候,宣武门和前门之间有一道排水的渠道,称“化石桥大沟渠”。化石桥大沟是在明朝兴建北京城时,利用原有的天然河道开凿的减水河,其功能是在汛期将三海的洪水分流至护城河,平时则排出两岸的生活污水及雨水。大沟总长度大约1公里,为南北走向。化石桥大沟汇集了北京皇城以西的大片地区以及大沟两侧居民的生活污水和雨水,排入护城河。


       清朝末年,大沟年久失修。到民国初年,护坡大多已经垮塌,沟内填满垃圾、渣土,过水能力大幅减弱,每逢汛期,水便溢出沟槽。民国时期,北京城的明沟渠多改为暗沟。1913年,化石桥大沟渠也改为暗沟。1918年,在原沟渠上兴建了大道,在正阳门与宣武门之间的北京内城南城墙上开辟一个约三、四十米宽的豁口,建成了两个对称的拱券形门洞,每券高13米、宽10米,还装有红漆铁门,拱券门上方增高为平顶增檐,墙体两面加厚如同城台状。1927年竣工启用,初名“新华门”。而填埋大沟渠形成的街道贯穿新华门,取名新华街,南段叫南新华街,北段叫北新华街。


       北伐战争后,当局采“中正和平”之意,将新华门更名为“和平门” ,以区别于北京皇城南墙中南海宝月楼下开辟的新华门。和平门算不上老北京城门之一,和建国门、复兴门一样,都是民国以后在老城墙上凿开的豁口。相比复兴门和建国门而言,和平门还算正规,起码有门洞和大门。其他俩门什么也没有,就是一个纯豁口。


      聊到和平门,不得不提南北新华街。南新华街属于宣武区,我非常熟悉,著名的厂甸、琉璃厂都在南新华街,我以后所介绍的胡同中肯定会提到这里,今儿个就不多说了。而北新华街属于西城地界儿,对我来说并不熟,以前去的机会也不多。


      北新华街南起和平门十字路口,正对着南新华街,被到长安街正对着府右街。这条街两边的胡同非常多,成鱼刺型展开。路西有已经拆掉的西松树、西中、西新帘子、西旧帘子、新壁街、西绒线小六部口等胡同。路东有东松树、东中、东新帘子、东旧帘子、西交民巷、东绒线等胡同。


      如果说到到这些胡同里我最熟悉的,那就是西交民巷。以前姥爷在北京供电局上班,后门就跟西交民巷。从西交民巷一直往西走,就到北新华街了。记得2005年,姥爷去世5年后,我去局里给他办理一些遗留问题,有些材料需要复印。拿着那些东西我就顺着西交民巷往西走,最后跟西戎线胡同把口儿把材料复印完了。供电局的人都牛逼,没人管你,自己复印去,要么就自己去打印室自己复印。咱也不会用机器,他们丫利一听马儿一脸嘲笑的劲儿,跟傻逼一样。


      西交民巷虽不如东交民巷历史遗留的建筑多,但也有些名人故居。比如87号,是民族资本家、双合盛啤酒创始人张廷阁的宅邸。张家宅邸占地面积很大。西交民巷87号是南门,主要是起居部分组成,后院开在后细瓦厂胡同。如今这里已经维护翻新,不能随便入院了,从历史照片看,里面的确不错。北新华街112号,是张家宅邸的花园部分,也就是西门,如今也进步不去了,大铁门锁的很紧,也看不到里面的样子。


      今天我想说说与其相邻的110号,这栋宅子在北新华街沿街有栋二层小楼,底层都开设了门脸,其中有一家老照相馆。而110号的院门就开在后细瓦厂胡同西口,位于沿街小楼的后身儿。


      今年的7月6日我又来到这里拍摄,进院子里看了看。除沿街的小楼外,院内东侧还有一栋,但风格和街面的不一样,可以说院子就是两栋楼夹出来的。绕过院内的一个过道可以通往后院,南头已经被堵死。


      通过对院落结构对张廷阁宅邸面积的估算,110号院极有可能是和112号有着某种关系。可能这里也算是张家的产业,而且和双合盛啤酒有一定关系,沿街的小楼应该是商号的铺面房。以上只是我的分析,并没有得到证实。拍摄那天院子里我没见到一个人,也无法找人求证。院门口到蹲着不少人,都是旁边饭馆的伙计,问他们等于白问。


      张廷阁的宅院建于民国初年,三进院落,从这儿可以得知,110号的建筑群也应该建于民国时期,而其建筑风格也可以验证这一点。至于其他的,我的确是找不到任何资料可以查证了。关于这片文章中的院落介绍,是我唯一没有经过询问和查证,完全靠自己分析所写的。如果以后有机会得到相关资料,肯定会加以修正的。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