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北京味道(简介)

上传时间:2018-11-19 09:38:22

生成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贡献者: 人文北京

标签

地图展示

北京味道(简介)

书目简介

关于食物的深刻记忆,大多与人生紧紧相连。高贵的满汉全席、精致的官府美食、琳琅满目的市井佳肴,甚至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汁、乡土气息浓重的爆肚,都能让人念念不忘,各种各样的美食和老北京难以言传的味道,传达着京味文化的魅力与风情,早已嵌进了历史脉络之中,成为北京城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北京味道》重在通过对老北京饮食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宫廷风味、北方少数民族风味和山东风味为代表的集萃百家、兼收并蓄、格调高雅、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京味饮食文化的记述,从饮食这一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习俗视角,反映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不同人口结构的饮食文化在北京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化过程,展现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总序

记忆,是最稀松平常的东西,在广泛意义上,所有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记忆并留存下来影响存在,不管是有意还是本能,可以说生命活在记忆中。

记忆,又是最意味深长的东西,对于人而言,它是一切认知和行为的基础每一点滴的常识、情感、经验和智慧都离不开它的支持,所以,亚里士多德说记忆是灵魂的一部分。

和记忆相伴的是遗忘,同样不管是有意还是本能,它总在发生。把该记的记住把该忘的忘掉,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愿望和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肩负人文研究与传承之使命,如何兼顾书斋耕耘与大众分享?如何集跨学科之力面对过去与未来?大家思虑斟酌后开始做一件“力虽不逮志有余”的事,建立“北京记忆”数字资源平台。

与“北京记忆”数字资源平台相对,我们把线下图书馆总汇定名为“北京记忆丛书”,这套丛书因作者和专题不同可能风格有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本书都力图还原一方真实,唤起一种记忆。

——冯惠玲

前言

随着怀旧风起,饮食文化的寻根更加令人欲罢不能,人们发现味蕾记住的味道,不仅可以带来愉悦的心情还可以唤醒记忆。这种记忆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童年少年时期养成的,它与人们的生长环境、生活状态、地域特点、血脉亲情联系在一起。

且看今日,无论是街头餐馆还是电视、网络中的美食专题。什么“妈妈的菜”“童年的味道”“胡同滋味”等,都让人们感受到与家乡有关的唇齿之间、味蕾之中的情缘与记忆。当人们品味着记忆中的味道时,注重的已不再是食物本身,而是将情怀转化为日常生活的点缀,是“人文“”的记忆

——王丹

精彩片段

北京烤鸭

北京有句顺口溜:“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说到烤鸭,似乎格外对中国人的胃口,历朝历代不论是野史传说,还是正史古籍,总不缺鸭子的身影,只不过最初不叫烤鸭,而称作“炙鸭”。有一句话说得好:“京师美馔,莫过于鸭,而炙者尤佳。”

京式糕点

北京糕点的制作技艺是中国糕点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糕点”一词作为几种蒸制美点的统称,在清乾隆年间的史料上已可见到。《帝京岁时纪胜》中说当时每至年末,北京坊间便出现“蒸糕点,炸衬供,调羹饭,治祭品”的忙碌景象。

北京涮羊肉

在老北京的传统里,涮羊肉要在冬至以后吃才是做到了“不时不食”。试想,在大雪纷飞的冬日,面前的紫藤火锅中开水沸腾,拾起筷子,夹起一片薄薄的羊肉,在沸水里一涮,两涮,三涮,辅之以蘸料,入口即化,慢慢体会其中的清、香、鲜、美,岂不是冬日里的一大快事!

杏仁茶

老北京人喜欢喝茶,除了茉莉花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外,还有几样小吃,也都带着“茶”字,如杏仁茶、面茶、茶汤、油茶。

但实际上这四样带“茶”的小吃却与茶差之千里,老北京人喝花茶时喜欢用开水直接“沏”入,而这四种小吃的制作方法与北京沏茶的方式同出一辙,都是用开水来沏,故而,老北京人给他们起了个带“茶”的名字。


一个人的饮食记忆,不仅仅只是欲望的记忆

更映照的是一个城市的饮食风情

是人文的记忆,也是生命的记忆

那些老北京难以言传的味道

与其所传达的京味文化的魅力与风情

早已嵌入了历史脉络之中

成为北京城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jpg


本文节选自“北京记忆”系列丛书《北京味道》 ,作者: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