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顺胡同俞菊笙旧居
百顺胡同走到头儿,连接大百顺胡同的夹道里,有一处不起眼儿的小院门,从外表看,很容易错过去。游历百顺胡同好几次,都没正眼儿往里看,一次偶然的几乎去补拍大百顺胡同,正好从这里路过,往里扫了一眼,发现里面是别有洞天,和院门完全不相称。
院门残破的老门牌上写着百顺胡同40号,里面面积挺大的,算是正儿八百的南城大杂院,不过一栋中式砖木结构的小二楼显得格外引人注意。起初我认为这里可能是曾经的一处妓院,毕竟在了解百顺胡同的时候就是按八大胡同去搜寻的,而且重点都放在了过去的妓院上。后来深入了解八大胡同和梨园界的关系时,得知此宅为著名京剧武生俞菊笙的故居。
俞菊笙道光十八年出生于北京,原名光耀,学名玉生,号润仙,祖籍江苏苏州。年少时拜“老生三杰”之一的张二奎为师,并师从杨双喜习武旦,后因身材魁伟,气度猛武而改习武生。清同治末年,与名旦胡喜禄接手春台班,经常以武打戏演大轴,与三庆、四喜两班媲美。俞菊笙不善唱功,而是着重运用精湛的武功技巧刻画人物。曾从武花脸戏中吸收雄浑的表演风格,融合于武生的表演艺术之中,并首创了勾脸武生戏。他对京剧的武打戏,特别是长靠武生戏的表演 ,有重要的丰富和发展 。
他为人豪爽,急公好义,人称“俞毛包”。长靠、短打均长,演戏风格勇猛威武,矫健雄伟,世称“俞派”。武生勾脸戏《铁笼山》等亦由俞菊笙所创始。俞菊笙拥有一批神怪戏的剧目,刻画雄壮、粗犷、强恒、暴烈的人物形象,扮演各类神仙魔怪都十分生动。俞菊笙武技精熟,台风威猛剽悍,开打勇猛,身手极快,使观众目不暇接。他身高力大,一出台即有先声夺人之势,所用兵器也往往加大、加长,如《艳阳楼》高登所用之大刀和《挑华车》高宠所用之大铲头枪,均为俞派所特有。
俞菊笙的声音洪亮,不擅唱而擅念白,因幼时曾拜张二奎为师,故念白多从奎派,浑厚洪亮,极为生色,尤其在神怪戏中,每一口宣佛号时,能使舞台为之震响。他因曾习武旦,乃有于武生戏中引用武旦打出手技艺的创造,均系前人所未有。
俞菊笙晚年多家居 ,除演义务戏外,不常登台。其第五子俞振庭能承家学,并吸收武术的技巧创造了新颖的武功表演,亦能勇猛精悍见长。弟子杨小楼、尚和玉都在继承俞派艺术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各自成家。其中,杨小楼的变化、创新较多,尚和玉以继承、保留为主,各有弟子多人。因此俞派的风格流传极广,影响大于其他武生派系。
本条记忆来自贡献者“南城老李1979”,该贡献者于2018年6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