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内大街孚王府建筑群
提起朝内大街,年轻一点儿的人恐怕顺口就能说出“朝内81”号,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京城第一鬼宅”,特别是前阵子电影《京城81号》的上映,让这栋破楼成为了著名的旅游经典,大批人马争先恐后在一睹阵容,以至于后来弄的大门紧闭,不让人进了。
81号我去过不止一次,白天晚上都进去过,所谓的闹鬼纯属扯淡,都是自己吓唬自己。而这条街上,有一处比81号历史更悠久,更著名的府邸。不过有不少年轻人都不太清楚,甚至从门口路过也不会看上一眼,要不说这传言的东西就是比现实的东西博人眼球呢。
这处府邸是朝阳门内大街137号,马路北边儿,过了朝内北小街就能看到,大门口挂着不少单位的牌子,往里走,是个规模宏大的院落,这里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孚王府,俗称“九爷府”。
如果要追溯这座王府的历史可以从清康熙开始说起。康熙皇帝去世后,由他的第四子胤禛即位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上台后遭到多数兄弟的反对,只有十三弟胤祥支持他,雍正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并为他在如今的王府井新东安商场东侧营建怡亲王府。
1730年,怡亲王胤祥病重将死,雍正皇帝亲赴王府探视,但未及见到最后一面。雍正为胤祥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将怡亲王府改建为贤良寺,以示纪念。胤祥的儿子弘晓继承王位做了第二任怡亲王,雍正为弘晓在朝阳门内大街另建了一座规模颇大的新王府,这就是如今的137号。1850年,道光皇帝死去,他的第四子奕詝即位为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封6岁的九弟奕譓为孚郡王。
1861年,咸丰皇帝死去,慈禧太后击败了妨碍她掌权的“顾命八大臣”,强令位居八大臣之首的第六任怡亲王载垣自缢,并剥夺了他的王位和王府。1864年,孚郡王奕譓年满20岁,按制度应搬出皇宫,分给王府。于是朝廷将收回的怡亲王载垣府邸分配给了奕譓,于是怡亲王府就这么着成了孚王府。
1928年,孚王府出售给张作霖手下的高官杨宇霆,杨宇霆被张学良杀死后,王府又成为北平女子大学文理学院校址。据1947年的北平市地图标注,那时孚王府又被国民党励志社北平分社占用。
现在的朝内大街137号正门其实并非当初的王府大门,这个门是明国时期建造的。真正的王府大门在临街大门的里面,朱漆门扇上排列着纵九横七63颗门钉,门前矗立的石狮比天安门前的石狮还要高大。
孚王府的规模在是我走访过的王府中比较大的一座,朝内北小街路西的高墙是王府的东墙根。西边到朝内头条,南起朝内大街,北边到东四三条。如果从三条进去会发现,胡同东段路南,没有住户,是一面高墙,里面就是孚王府。
王府建筑群分东、中、西三路。其中中路建筑群最能体现出当年王府的气势。从中路王府正门进去,一条高出庭院地面1米的丹陛旱桥直通正殿银安殿,共有7间房。左右各有配楼,后殿,后寝,后罩楼等。不过目前我能去的地方就到正殿,两侧旁门全部关闭,后殿只能从西路旁门的门缝里看见。挺后殿保安说,这里现在被开发商买了,属于私人院落。中路正殿两侧配楼现在归多家单位使用,院内有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由于是历史文物,院内严禁吸烟,因为这里目前是多家单位的办公场所,所以谢绝参观。
东路院是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住所。相对没有西路面积大,目前有一大片被圈起来当成私宅或者办公,其中有一处很神秘,高墙都是新建的,大门开在朝内北小街,大门紧闭,一点儿缝隙都没有,不知道里面啥样。东路最后,是锅炉房。另外著名的东四民芳餐厅在东路有后门,可以直接进去餐厅用餐。
西路跨院是当年王府的生活居住区,王爷和家属都住在西跨院。所以西院的规模远大于东路建筑群,而且遗留下来的老建筑非常多,可如今大多成了民居,而且夹杂在自建房中。西路的走向非常复杂,我在里面绕来绕去的始终没搞明白,是个玩儿捉迷藏的好地方。
孚王府是我拍摄所有院落中用时最长,出片最多的一处。中路正殿一般是谢绝参观的,可赶巧那天在里面举办了一个什么心里沙龙,接着这个噱头,我进去了,其实压根儿就没进楼里听课,偷着摸儿的在院儿里拍片儿呢。
以上照片为王府中路建筑,院内有一些单位。因为后殿无法通行,有几张照片在东路通过铁门门缝拍的。
西路建筑群,人口密度很大,房屋也多,2010年11月9日,因为居民用电不当,配殿发生火灾,数根雕花梁柱被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