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北京饮食文化(十二)

上传时间:2018-09-23 12:48:55

生成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贡献者: 人文北京

标签

地图展示

北京饮食文化(十二)

老舍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作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北京,无论是在出生长大的京城西北角的小羊圈胡同,还是晚年定居的灯市口一带,老舍都倾注了无限的爱意,他将这份爱付诸笔端,在他的作品里,无数次地提到过这些地方。

老舍对北京的食物是很有研究的,在文学圈里也是出了名的美食家。所谓真正的美食家品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而更多的是食物中所蕴含的风土人情。所以真正的北京味得从北京民众的日常生活里去寻。老舍就做到了这一点,有人就曾戏称老舍是“北京土地爷”。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很有魏晋的通脱之风。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这些旧社会“下等人”开怀畅饮是常有的事。酒品如人品,没一点大作家、名教师、留洋学士的架子。能做到老舍这一步的,当世作家无第二人。

因热情好客,尤爱交友,自然难免请客吃饭。在老舍日记里,“同饭”这个词出现过多次,据统计,仅1950年1月到3月,“同饭”就有42次之多,1月份就有16词。

叶圣陶先生在日记中曾写出老舍先生爱“下小馆”的喜好:“老舍尝谓盛宴共餐,不如小酒店之有情趣……共谓数十年之老友得以小叙,弥可珍也。”

巴金先生在回忆老舍时也说过,“老舍同志在世的时候,我每次到北京开会,总要去看他,谈了一会,他照例说:我们出去吃个小馆吧。他们夫妇便带我到东安市场里一家他们熟悉的饭馆,边吃边谈,愉快地过一两个钟头。”

「北京小吃:老舍爱吃的“京味儿”」

清代《都门竹枝词》有言:“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说得就是北京的风味小吃。

正宗京味儿可谓是物化的都城史之“活化石”,在京城文化中占据标签意义。食客吃的是京味儿,品的那可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说到几个痴迷于京味儿的文人雅士,不能不提到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老舍,他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他六十七年的人生岁月里,有四十二年是在北京度过的。自然,老舍与京味儿小吃,也就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下小馆,吃北京小吃,这些平常的食物中寄托了老舍对朋友的情谊,对文化深意的追求。接下来本文就着重介绍几种老舍爱吃的京味儿小食,这些小吃至今仍备受人们的喜爱,食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亦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老北京历史文化之传承。

「盒子菜」

盒子菜,又称“苏盘”,是老北京的传统吃食。中国民俗节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老北京民俗传统讲究在这天买盒子菜,将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分别放入雕漆食盘内,然后装进有九个格子的食盒内,顾客订购时,用带手提梁的食盒送至家中供食用,吃时需用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一起卷进一种叫“龙鳞”的春饼里,所以也叫做“吃龙鳞”。

解放后,老舍常常把小饭馆的菜叫到家里来。据舒乙说,有一次,菊花盛开,他特意请了赵树理、欧阳予倩等好友来赏花。到吃饭的时候,只见一个老伙计提着两个大食盒走进院来。这种大食盒足有三尺直径,呈扁圆状,内分格。打开盖一看,里面分装着火腿、腊鸭、酱肉、熏鸡、小肚,都切成薄片,很是精致。在北京,这叫做“盒子菜”。大家吃得兴高采烈。

「豆汁儿」

豆汁摊上,咸菜鲜丽得像朵大花,尖端上摆着焦红的辣椒”。老舍这样描述过豆汁儿摊,他也爱喝豆汁儿,说自己“喝豆汁儿的脑袋”,他对豆汁儿很有情感,因为出身贫寒,知道豆汁儿对穷人家的意义,“比我们更苦的,他们经常以酸豆汁度日。它是最便宜的东西,一两个铜板可以买很多。把所能找到的一点粮或菜叶子掺在里面,熬成稀粥,全家分而食之”。他认为豆汁儿是北京的象征,看一个人是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就请他喝一碗豆汁儿,不能喝豆汁的人不是北京人。

后来还有了“要研究老舍,先要能喝豆汁”的说法,新加坡学者王润华曾说:有学者认为有资格说老舍作品的人,首先要能喝北京地道的“豆汁儿”及欣赏“小窝头”,并需要和老舍有“共同的语言”。老舍的夫人胡絜青也说过,“几回家里来了洋先生,东洋的西洋的全有,我就备了豆汁儿款待他们。心想各位没一个不以热爱北京、敬重老舍自诩的,那就尝尝这个,验验各位的诚心得了——老舍可是最好喝豆汁儿了”。

「肉末烧饼」

肉末烧饼是北京仿膳饭庄最著名的风味小吃。1925年,北海公园正式开放,原在清宫御膳房当差的赵仁斋和他儿子赵炳南,邀请原御膳房的厨工孙绍然、王玉山、赵承寿等人,在北海公园北岸开设茶社,取名“仿膳”,意为仿照御膳房的制作方法烹制菜点,经营清宫传统糕点、小吃,如肉末烧饼等,特色鲜明,名扬京城。“肉末烧饼”,也叫“圆梦烧饼”,相传慈禧太后做了个梦,梦中她吃着一种夹着肉末的烧饼,非常可口。凑巧第二天用膳,居然有这道点心。慈禧很高兴,得知是一个叫赵永寿的御厨做的,慈禧更高兴了,永寿代表万寿无疆,慈禧当即下令赏赐这个御厨二十两银子和一个官职。

老舍先生很喜欢仿膳,并为其题匾,他很欣赏仿膳的菜和点心,除了有宴会之外,他自己常常带孩子来吃饭,还要把肉末烧饼拿回家。他对烧饼也充满感情,在小说中这样写烧饼:“焦黄的芝麻像些吃饱的蚊子肚儿”,“菱在妈妈怀中已快睡着,闻见烧饼味,眼睛睁得滴溜圆,像两个白棋子上转着两个黑棋子。英——那个男孩——好似烧饼味还没放出来,已经入肚了一个。然后,一口烧饼,一口包子,一口花生米,似乎与几个小饿老虎竞赛呢”。

图文来源:北京城市记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