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南大街万松老人塔
一提起西四,很多老北京都会想到西四牌楼,可如今这座地标性建筑早就成为了历史,要想看也只能从照片里找了。最近在西四地铁站又重新建起了新的牌楼,但位置完全和过去不一样,纯属装样子的。其实在西四地段儿,除了西四牌楼外,还有一处地标性建筑,这就是在南大街路西的万松老人塔,一座修建于元代,北京老城区唯一一座座密檐式砖塔,随之也带来了一个地名,砖塔胡同。
万松老人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05平方米。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叠涩砌法,总高16米。塔院东西长14米,南北宽7米,面积为99.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2.5平方米。万松行秀为金、元时期佛教曹洞宗的高僧,今河南洛阳人,俗姓蔡,于荆州出家,自称万松野老,世人尊称为万松老人。他深得佛法,又精通儒学,故深受金章宗器重,赐居今北京西郊的栖隐寺,直至81岁圆寂。此塔即为后人纪念他而修建的墓塔。
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用元代特有的薄砖叠砌而成,清乾隆十八年重修时加高至九级。塔南侧嵌有一方纪事石刻,上书“清乾隆十八年岁次癸酉谷旦康亲王王永恩奉敕重修”。至民国初年万松老人塔荒芜日久,塔顶已长草。1927年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等人组成“万松精舍”,筹资整修,并加筑了围墙和门楼。门楼上石额书“元万松老人塔”,并托其附近的广济寺代为照看。1986年西城区政府出资重修,施工中发现了清乾隆十八年重修时裹砌其内的元塔。
万松老人塔建造十分精巧。塔身分内外两层,外涂白色,东、西、南、北四面设券门,其余四面辟棂窗,窗由大方砖雕刻而成。最上两层,则八面均辟券门。门为拱券式,券外绘方形图案,设有砖雕门额、门簪。塔的各层,均叠涩出檐,托出一平台,惟底层有瓦脊。各层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有铁环,原置有风铎。万松老人塔塔心和外层之间形成八角形环廊,犹如大塔中包着一层小塔。回廊两侧设有25个壁龛,龛内有壁画或泥塑像,回廊顶端有雕花砖天花板,并加彩绘,刻制精美细腻。在塔座基主壁龛内,以及各层回廊的砖壁上,嵌有许多碑刻和名人题咏,对研究宋代历史及古代建筑有重要价值。
在经过多年的封闭后,如今的万松老人塔已经对外开放。北京著名的书店正阳书局也随着一起进入院内。经常有读者在书局翻阅自己喜欢的各种有关北京风土人情的书籍,坐在院内,旁边就是万松老人塔,好不惬意,是北京一处休闲读书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