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程砚秋发祥地北芦草园胡同

上传时间:2015-08-22 11:03:29

生成地点:北芦草园胡同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程砚秋发祥地北芦草园胡同

      京剧界有个“四大名旦”,其中介绍梅先生宅邸的文章我写过几篇,其他人的至今还没聊到。今儿继续北芦草园胡同介绍的时候,稍带着提一个人,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不过这处宅子并非官方公布的程砚秋故居,只是当年他未成名时居住过的一个小杂院而已。

      程砚秋1904年出生于北京,满洲正黄旗人,索绰罗氏,汉姓程,原名程菊侬,后改艳秋,1932年起更名砚秋。程砚秋先祖随多尔衮入关,多有战功,战死疆场。据陈叔通考证,程家祖传牒文显示,程的五世祖当过清朝中期的相国。父亲荣寿,世袭将军之爵,是地道的八旗子弟。不过到了程砚秋幼年时,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

       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十一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赵桐珊、刘鸿声、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辕门斩子》、《朱砂痣》等戏。

      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从1925年到1938年,程砚秋步入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期,此时程砚秋已经集创作、演出、导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较具实力的艺术家。他同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面对广大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满腔义愤,编创了许多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如《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亡蜀鉴》等剧目。在反封建、反军阀内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等不同时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表达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反对压迫、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后他着力于悲剧的表演,继《青霜剑》、《窦娥冤》之后又有《碧玉簪》、《梅妃》及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悲剧作品的上演,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悲剧人物形象,他从此也以擅演悲剧著称。当然,程砚秋也不是光全演悲剧,《锁麟囊》就是他另一类型的代表作。

       和梅先生一样,程先生在京居所也有多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西四北三条的那处宅子。另外后海小翔凤胡同、前门外排子胡同、府右街枣林大院、崇文门内苏州胡同、青龙桥等地都有他的宅邸。

       今儿要说的北芦草园75号,一处已经摇摇欲坠,破破烂烂的小院,如果没有特别人的指引,估计没人拿他当回事儿。更不可能把这里和程砚秋先生联系起来。这处院子是程先生成名之前的居所,可以说,一代宗师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如今小院大门紧闭,院内杂乱无章,估计已经被列入了规划拆迁范畴,也许再过那么一年半载的,我再去这里,什么都没了,连块砖头都找不到了。


b_vip_3A690E31462F04A8347C3AAF602D60CF.jpg

      本条记忆来自贡献者“南城老李1979”,该贡献者于2018年6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