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怎么收集到民间小曲儿?

上传时间:2018-10-19 19:00:22

生成地点:棉花胡同

贡献者: 陈伟

标签

地图展示

怎么收集到民间小曲儿?

微信图片_20181017151819.jpg

        1995年民歌专家李丹书先生在北京电视台《什刹海》节目中讲了四期北京的小曲儿,使我大开眼界,对北京的民间小曲儿情有独钟,恋恋不忘。

       1998年夏,我搬到新街口住。一天晚上上街,看到新街口百货商场橱窗下围着一群人,人群中传来干哑无力的唱曲儿声。原来是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妇靠坐在窗根下,衣衫褴褛,疲惫不堪,老婆牙也快掉光了,手里敲着梆子,口中艰难地唱曲儿,字句含糊不清,曲调却有些熟悉,每句里都有个亮音儿;老汉半合着眼操弄着简陋的胡琴,漫不经心的配合着。

       我觉得好听,想学唱。看他们落魄的样子,一阵心酸。忙跑回家取了几件旧衣服,又买了十个包子来。老夫妇很是惊喜,老汉拿了包子先埋头大吃起来;老婆精神也好起来,说他们是山东临清人,老汉74,自己72,来到北京城唱曲乞讨,混口饭吃。大致的曲调我记住了,因他们的口音重,我记起词来可真困难。“初一十一二十一,大嫂提篮去赶集……”

        老婆见我听不懂,很着急,忙推着老汉:

     “先别吃了,你来说,你来说!”

        原来小调叫《卖包子》,只有一个简单的曲调,加个衬词“依嘚呀嘚呀嘚喂”反复唱,有好几段。老汉的表达要清楚些,我大致记下了唱词,唱给他们听,老两口点头称是。老婆来了精神,笑呵呵地要再教我一个《拾棉花》,因为口音太难懂,我没学下来。

        回家后和岳父说了此事,岳父说,咱们北京也有这个小曲儿,叫《卖饺子》,头一句是:“初一十一二呀麽二十一,大嫂提篮去赶集,捎带着卖饺子,依嘚呀嘚呀嘚喂,捎带着卖饺子。”

       后来才知道,这是北方地区流传很广的一个小曲儿,有的叫《卖包子》,有的叫《卖饺子》或《卖扁食》,安徽叫《卖鞋》,曲调和词大同小异,是一问一唱的方式,有的写男女调情(如《卖鞋》),有的写大嫂受调戏后怒骂兵痞。

      小曲儿唱词:

     问:大嫂,干嘛去呀?

     唱:初一十一二十一,大嫂提篮去赶集捎带着卖包子,伊嘚呀嘚呀嘚喂,捎带着卖包子。

     问:包子是什么馅啊?

     唱:葱丝姜丝豆腐丝,倒上香油调拌好好呀麽好味道,伊嘚呀嘚呀嘚喂,好呀麽好味道。

     问:买卖怎么样啊?

     唱:昨天卖的三钱俩,今天卖的两钱仨,早卖早回家,伊嘚呀嘚呀嘚喂,早卖早回家………….

     2006年,闺女5岁了,妻子请了老师,决定让她学打扬琴。初学的练习曲是《小星星》、《小猫钓鱼》、《秧歌调》、《四季歌》等。

     一天,我父母来家听孩子打琴,孩子打了《秧歌调》和加花《秧歌调》。我娘说,我九岁那年老家(河北三河)解放了,政府讲男女平等,让女孩子上学读书。那时的旧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早晚也得嫁人,不如学着做家务。

       于是,老太太们消极抵触,女孩子们东躲西藏,不去上学。后来抓了个态度恶劣的老太太当典型,给她戴上纸糊的高帽,群众打着花棍,唱着歌押着去游街。唱得就是填新词的《秧歌调》,后来姥姥也转变观念,让娘和二姨去读书了。

       填新词的《秧歌调》:

       顽固人儿实可笑,

      不让儿童上学校,

       不识字,不出操,

       将来一定受剥削,

       受剥削!


       作者: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