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蓝靛厂碧霞元君庙记录

上传时间:2018-07-05 10:57:29

生成地点:蓝靛厂碧霞元君庙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蓝靛厂碧霞元君庙记录


       在写蓝靛厂立马关帝庙的时候我说过,这一带有三座庙,西顶、立马和清真寺。是蓝靛厂地区历史最悠久,保存相对完整的三座著名寺院。前几个月过去仅记录了立马关帝庙,西顶庙和清真寺没有来得及去。11月下旬的某一天,利用午休的机会,去了这两座庙,把蓝靛厂三庙总算是收录全了。


      西顶娘娘庙是民间的俗称,正式称呼应该是西顶碧霞元君庙。旧址为明正德朝创建的嘉祥观。万历十年发内帑重建,万历庚寅,名护国洪慈宫。天启朝再修,天启四年敕赐洪慈宫碑。清康熙四十七年重葺,次年竣工,五十一年改名广仁宫。


    “西顶”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俗称“送子娘娘”。碧霞元君是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其来历说法不一。有人说她是泰山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朝泰山时,受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还有人说她是玉皇大帝所遣七仙女之一。还有人认为,她是由“泰山神女”的传说故事演变而来。


       在传说中,碧霞元君能够护国佑民,因而被加以崇祀。据《搜神记》载:周文王时,“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调。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曰‘吾泰山之女,嫁为东海妇,欲归,今为灌坛令,当道有德,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疾雨。大风疾雨是毁其德也。’文王觉,召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大公邑外而过。”明代时期,碧霞元君信仰尤为兴盛,碧霞元君庙遍布京城。


       西顶以庙会而闻名。相传农历四月十八为碧霞元君诞辰,西顶庙在每年旧历四月初一至十八,办有庙会。自明代起,北京人即有赴西顶进土的风俗。据明末刘若愚《酌中志》载,“其地素洼下,时都中有狂人倡为进土之说。凡男女不论贵贱,筐担车运,或囊盛马驮,络绎如织。甚而室女艳妇,藉此机会以恣游观,坐二人小轿,而怀中抱土一袋,随进香纸以徼福焉”。清宫内务府亦派大臣前去拈香,这是其它4顶不曾享受的殊荣。


       根据文字记载,明清时期的西顶规模宏大,殿宇众多。庙宇坐北朝南,四合布局,模仿了宋朝的法式。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牌楼、山门、山门殿、正殿、后殿、垂花门和藏经楼。山门后为山门殿,供奉马、赵、温、刘四神将,“神气如生,狰狞可畏,座下八怪,尤觉骇人。凡携小儿者,多掩其目而过之”。正殿平面呈“工”字,前为正殿,后为寝宫,中以长廊相连接。这种建筑形式在北京的诸多寺庙宫观中较为罕见。正殿内供奉有9位圣母娘娘,已知8位是:正中为天仙娘娘、子孙娘娘、眼光娘娘,左龛为催生娘娘、送生娘娘、乳母娘娘,右龛则是癍疹娘娘、痘疹娘娘。还有一尊娘娘像,法身较小,面向内,据当时的文字记载,“锈蚀斑剥,其苍翠欲滴较其他各神为尤甚”,但已无从考证其名姓。


      清朝光绪初年,西顶庙毁于火灾,只剩下菜圃。光绪二十年,光绪皇帝重修行宫。西顶至民国时仍基本保存完整,但已甚为衰败。1949年以后,庙址曾被疗养院和福利工厂占用。时至今日,这里除戏台和牌楼已毁外,尚保存完整。


       2004年蓝靛厂修建世纪金源,打算将西顶庙拆除修建停车场。后经过文保人士以及海淀区政府的协调,西顶庙得以保留。目前山门等依旧被围挡在施工栅栏中,后面一部分已经重新翻新并对外开放。在北京的五顶庙中,西顶庙是保留下来规模最大的一座。南顶和东顶已经消失,北顶在奥森里,仅存留一部分。而离我最近的中顶庙,仅剩一个院落。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