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国学孔庙(五)

上传时间:2018-11-22 11:20:38

生成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贡献者: 人文北京

标签

地图展示

国学孔庙(五)

古代祭祀名目繁多,祭祀的礼器亦为专器。孔庙中祭祀的礼器,主精密,保留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遗风。《圣门礼志》有曰:“屡有须发彝器,又蒙特旨,厘定宫商礼志乐章,尽美尽善,诚为千古未有之巨观,所谓崇礼先师,增辉圣德。"


祭祀礼器

1.jpg

孔庙礼器,前多袭旧制,高宗纯皇帝时按《器谱图》悉为厘正。又以笾、豆、簠、簋昭事神明,并对前代所用祭器重加审定后,文庙法物大备。孔庙祭祀礼器主要分为皇帝亲诣祭器、文庙日常祭祀所用祭器(乾隆十三年即1748年钦定)两部分。而文庙的常用祭器中又以大成殿和崇圣祠不同。以下就祭孔的部分重要礼器具图加以介绍。


(一)皇帝亲诣祭器

帝亲诣祭器是指皇帝亲诣孔庙行释奠之礼所用之祭器。主要有鎏金银爵一、银勺一、鎏金铜香靠一、锡香盒一。

鎏金银爵

2.jpg

银铸,鎏以金,重一两。通高三寸四分,深一寸三分,腹长三寸,宽寸分,两柱高六分,三足相距各六分,高一寸六分,素质无文。

银勺

3.jpg

银为之,重十两。口径三寸,深一寸一分,柄长八寸,素质无文。柄端向外弯曲,为如仪形。唐朝时,孔子、颜子,尊皆加勺。至宋,尊亦有之。至元,庙有龙勺二十七。及清,方惟皇帝亲祀始用之。

锡香盒

4.jpg

锡为之,髤以丹,不饰云纹。其形圆,盈瓣香用。通高一寸六分,底高一寸四分,盖高五分,深一寸三分。


(二)常用祭器

孔庙常用祭器有铜爵、登、铏、簠、簋、笾、豆、篚、俎、尊等。

5.jpg

簠(fu),古代食器,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说“凡祭祀共簠簋。″郑玄注:“方日簠,圆日簠,盛黍、稷、梁器。”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6.jpg

笾,古代用竹编成的食器,形状如豆,祭祀燕享时用来盛果实、干肉。《说文》日:“笾,竹豆也。从竹,边声。”《仪礼·聘礼第八》:“凡致礼,各以其爵,朝服。皆用其飨之加笾豆。”

7.jpg

豆,食器,专门盛放盛放腌菜、肉酱等食物新时期时期开始出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的豆出土和传世的数量较少,应与当时的豆大部分用陶,漆木等材料制作有关。最早的豆是陶制的,很像今天的高足盘,下方有柄,带有圈足。早期的豆,是盛黍稷之类的谷物的。到商代,出现了铸铜豆。西周时期的铜豆,和陶豆外形比较接近,盛食的盘浅腹大口,有无盖无耳。


(三)其他祭祀礼器

象尊

8.jpg

周尊也,铸铜为之。取形于象兽,大而有德者莫如象。象者,像也,所以像大德也。穴背受酒,上覆以盖,用贮亚前酒。

太尊

9.jpg

瓦器,陶土为之,有虞氏之尊大,从泰,足平而康,故谓之泰尊。其制颇大,亦渭之大尊,两腹有钮,红素无文,贵本尚质也。以盛泛齐。

庭燎

10.jpg

以铁为之,如立地高架,为棂笼,圆斗,以受松柴,祭祀焚之,光撤上下。

11.jpg

交龙为旗。《尔雅》有铃日旗,郭注:悬铃于竿头,画交龙于施,释名旗,倚也。画两龙相依倚也,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复也。今祭祀迎牲、帛,粢盛咸用旗。所谓龙旗承祀也,以绛帛为之。


学者评价

这次到了孔庙我才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文化中对人的研究早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孔子讲“仁”就是讲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孔子的家族现在已经到了七十六代了,这说明中国文化具有多么长的持续性!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要破坏孔庙,群众不让,被保护了下来。为什么老百姓要保护它?说明它代表着一个东西,代表着中国人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中国人关心人与人如何共处的问题。

                        ——费孝通《孔林片思——在“北京大学社会学十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作者:人文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