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徐达与北京城门

上传时间:2018-10-12 15:00:01

生成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贡献者: 人文北京

标签

地图展示

徐达与北京城门

     徐达为明代初时的一位名将。其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里。他的一生,可以这样概括:元末参加朱元璋军,与常遇春同称为才勇。朱元璋灭张士诚,北上灭元,徐达都受到朱元璋的重用,为北上灭元的大将军。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畏惧,而在太祖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安定门,原称安贞门。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京都九门中有八门瓮城内建筑关帝庙,唯安定门内建真武庙,在诸门中独具一格,建筑整洁,布局精练。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城(即后来北京城),并分兵定守北方各地。以后又连年出击扩廓帖木儿。他非常有谋略,并且治军有方,集中表现在:行军持重,有严格纪律等。他被封为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当然,攻克元大都城,不仅仅是徐达大将军一个人的功劳,还有与徐达大将军同称才勇的常遇春等人的功劳在内,而说起来,只不过是以徐达大将军为代表。

   徐达大将军等人,与洪武元年八月攻克了元大都城。一年后,即在洪武二年九月,“大将军徐达改故元都安贞门卫定安门,健德门为德胜门。”

    德胜门箭楼雄踞于12.6米高的城台之上,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后出抱厦五间,楼连台通高31.9米。对外的三面墙体上下共设四排箭窗,总计82孔。

    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之意。

    它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素有“军门”之称。明代永乐皇帝北征、清代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皇帝镇压大、小和卓叛乱都是出师德胜门。

    明清两代,德胜门正面迎击来自北方的军事入侵,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阵地。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徐达大将军,民初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营建北平时,“缩其城之北五里,废东西之北光熙、肃清二门,其九门俱仍旧。”并将城门背面的两座城门——“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安贞门”改为“安定门”,这是为什么呢?按照笔者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是这样的:许达大将军等人,于洪武元年八月攻克了大都城,亦偏巧,徐达,其字为“天德”,于是就取一“德”字,与攻克大都城,即取得胜利,二者结合起来,古将“健德门”改为“德胜门”了;为了体现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能够永远统治下去,“长治久安”,于是就将“安贞门”改名为“定安门”了。这一改名,充分体现了明代统治者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本文节选自《趣谈老北京》作者 施连芳  施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