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丰台”二字的由来

上传时间:2018-10-09 09:31:24

生成地点:南锣鼓巷

贡献者: 北京脉搏

标签

地图展示

问起“丰台”这名字是怎么来的,那还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多年来,史学界对这个问题一直意见不统一,分歧大到什么程度呢?光是清代编撰的《日下旧闻考》这一本书,对“丰台”这两个字的由来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说法一:朱彝尊版本


这第一种说法就出自清代学者朱彝尊。据说,朱彝尊乃是清康熙年间的翰林,还曾经陪皇上读过书,可见人家的学问有多大了。这位朱翰林就认为,“丰台”其实是一个简称,谁的简称呢?就是“金中都丰宜门外拜郊台”的简称。


说到金中都,那可是800多年前大金国的首都,也是咱们北京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首都。金中都的位置大体上就在今天的西南二环一带,面积比后来的元大都小着许多,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去位于菜户营桥附近的辽金城垣博物馆看看,相信在那里,您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金中都的历史文化知识。


那么,说到这丰宜门,其实就是金中都的南城门,位置大概就在现如今的菜户营桥附近。出了丰宜门往南再走8里地,就是拜郊台。在古时候,提到什么什么台,那可不是一般的建筑,像大家都熟悉的纣王建过露台、曹操建过铜雀台,那这拜郊台它是谁建的?又是干什么用的呢?要说这拜郊台可确实不一般,它可是当时的皇帝下令修建的,目的是祭天。也就是皇帝跟老天爷汇报工作的地方,其作用相当于明代建的天坛。


说过了丰宜门和拜郊台,大家都明白了,这是两个建筑物,那丰宜门外面以及拜郊台附近这一大片地方叫什么呢?按照朱彝尊的说法,就该称其为“丰台”,也就是丰宜门、拜郊台首尾各取一字的缩写称呼。


现在想想确实也是这么个理儿,比如您跟人家约好了,咱们丰宜门外拜郊台见,多麻烦啊,还是丰台说起来比较简约。


说法二:朱昆田版本


清代学者朱彝尊认为,丰台的名字是“丰宜门外拜郊台”的简称,然而,有一个人却提出了异议,而且这个人和朱彝尊的关系还非同一般,他就是朱彝尊的亲生儿子——朱昆田。


说起这朱昆田,那可绝对算得上是叛逆,本着不迷信专家,对一切事物批判地继承的原则,朱昆田经过自己的实地调研,彻底的否定了权威专家兼自己老爹朱彝尊的观点。他认为,丰台二字来源于一座私人花园的名字,而这座私人花园的名字叫做——“远风台”。


这么一说,观众朋友们您明白了吧,这“远风台”和“丰台”从字面上和发音上确实很接近了,虽然这两个“风(丰)”字音同字不同,可丰台一词的说法却已经出现了。从这一点上看,朱昆田的说法还真比他父亲朱彝尊的说法来得更直接一些。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在我们国家,从古至今这重名重姓的事就不在少数,谁又能保证这远风台和丰台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呢?朱昆田就能。经过调查,朱昆田发现这远风台可不是一座一般的建筑,在金代,提起远风台,金中都的人是没有不知道的,就跟北京人没有不知道前门、王府井一样。想当年,这远风台那可是中都城外最著名的私人会所,据说当时的王公大臣,才子佳人们都把能在这开party当成最有面子的事,至于原因嘛,除了远风台的建筑风格时尚,也许还和周围的优美环境有关,据史料记载,当年的远风台就在现如今的丰台区草桥一带,只不过在800多年前,这里还没有300路总站,有的只是小桥流水,芳草萋萋,按现在的说法,那是绝对的生态,绝对的氧吧。所以,当时的草桥一带又被称为“小江南”。而远风台自然就是这一地区的地标性建筑,而位置确实也在现如今的丰台区内,可见,朱昆田的说法虽然叛逆却也不无道理。


说法三:于敏中版本


提出这第三种说法的人叫于敏中,说起于敏中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本书,而这本书的名字叫《日下旧闻考》。经常查阅古籍的朋友大都知道这本书,这本书可是大有来头,确切的说这本书编纂于清代,是四库全书中史籍的一部分,书中搜集了关于北京地区的所有文字记载,可以说是一本关于北京历史的百科全书。而于敏中就是当年《日下旧闻考》的总负责人。


在《日下旧闻考》第90卷中曾记载了一段于敏中关于丰台二字来历的观点,他说, “丰盖取蕃庑之义;台则指亭台而言。”意思是说丰台的丰字说的是这一带的植物茂盛,台说的是亭台楼阁。也就是说,于敏中认为,丰台这一名称的形成,是对这一地区环境特点的总结。


比起人家朱家父子的观点,于敏中的说法可就显得有些牵强了,既没有明确的出处,也没有强有力的物证,要不是他《日下旧闻考》总裁的身份,估计这种说法是很难被四库全书收录的吧。

注:北京脉搏  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