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戏楼胡同柏林寺探访

上传时间:2018-07-10 11:33:25

生成地点:柏林寺小区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戏楼胡同柏林寺探访


       东城区的戏楼胡同我特别熟悉,2009年在雍和大厦上班的时候,差不多每天都会从后身儿出来,进藏经馆胡同去找饭吃。戏楼胡同有一家拉面,北京人开的,味道不错,经常去那里吃饭。在拉面馆对面,还有一家北京人开的餐厅,老板是个老炮儿,喜欢玩儿核桃,我们俩也算比较熟。那会儿我就知道戏楼胡同有个庙,院墙在藏经馆就能看见。当时知道是柏林寺,但上班一年多的时间就从来没进去过,也没仔细看过。有一次吃拉面的时候,偶遇几个庙里上班的人,听他们谈及到了柏林寺的一些事儿,主要是维修和保护方面的。当时感觉就是挺有意思,也没搭话说想进去看看。后来想进去了,发现太难了。而且里面一直有一种神秘感,不知道什么样儿。


       柏林寺创建于元顺帝至正七年,明洪武元年修建北京城北墙时将柏林寺分为两部分,城内的称南柏林寺,城外的称北柏林寺。明清之际,柏林寺与东城的贤良寺,西城广济寺、广化寺、嘉兴寺、拈花寺、南城法源寺、长椿寺称为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其规模、占地均非常可观。明以后,城外北柏林寺日趋衰败,南柏林寺遂称京城柏林寺。


      该寺于明正统十二年重建,明宣德年间、及清康熙、乾隆年间曾三次大规模重修,其中康熙五十二年的重修,是为庆祝康熙60寿辰,由雍亲王胤禛主持重修,规模宏大,盛况空前。


      寺庙建筑结构为坐北朝南,所有建筑都建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之上,显得雄伟壮观。寺的主要建筑均建于南北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圆俱行觉殿、大雄宝殿和维摩阁,东西两侧为配殿。山门殿面阔三间,拱券上额书“敕建柏林寺”,山门前有雕刻精美图案的砖砌影壁。大雄宝殿为全寺主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正中悬有巨额横匾,上有康熙帝亲题“万古柏林”,殿内有明代塑造的三世佛和七尊木制漆金佛像,造型生动。维摩阁又称藏经阁,上下两层,均面阔五间,东西两侧建有配楼。


      柏林寺最珍贵的文物是过去曾保存的中国惟一的一部“龙藏经版”的刻版,并在这里印刷。佛教经典从唐代起称为“藏”,“龙藏”就是指清朝皇家御制雕刻的佛学大丛书。这部“龙藏经版”的内容极其丰富,收集了我国古代历代高僧的佛学著作。这部藏版从雍正十一年开始雕刻,至乾隆三年,用了六年的时间,经版有七万多块,经书七千多部。其工程十分艰巨。雕刻经版选用的是上等梨木。刀法洗练,字体端秀。由于这部刻版印刷较少,所以保存完整如新。这部大刻藏经是中国佛教界的珍贵文物。1982年移至智化寺保存,为智化寺的镇寺之宝。 


       柏林寺内的古木很多,尤多古柏、古槐,还有白皮松、古银杏等。柏林寺就因多有古柏,而名“柏林寺”。寺内除有多棵巨大的元明古柏外,还有两棵紫藤缠柏的奇观。在柏林寺内最著名的一棵古树是维摩阁院内的一棵古七叶槐。柏林寺的维摩阁在寺后为一独立小院落。院门正中,院内北、东、西三面为二层楼阁“维摩阁”。就在阁前西侧高耸着一棵十分珍贵的“七叶槐”。七叶槐是国槐的一个变种。因叶是由七片叶子簇成一束,形似蝴蝶,所以又名“蝴蝶槐”。柏林寺这棵七叶槐高达15米,干周长达1.8米,是在清乾隆二十三年重修柏林寺时种植的,距今已二百五十年,是北京的“古蝴蝶槐之最”。


      1949年以后柏林寺辟为北京图书馆善本书馆,再后为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培训研究中心占用。1984年,被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拍摄的时间为2015年5月25日,正好是晋升全国重点文物9周年的时间。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