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原貌的报国寺
我曾经多次描写过有关报国寺古玩旧货市场,但从来没有对这个寺做过介绍。可能在我的印象中,一提报国寺,就和古玩字画核桃小人书有关,向来就没往古迹上贴过。对于这个我最熟悉的地方来说,用一种记录古建的方式来描写这里确实还有点儿不习惯。可能以前写这里的文玩核桃多,输入法已经记忆了,一打“报国寺”仨字儿,后面自动就出现好多句子,反正不是核桃就是橄榄籽。
报国寺的历史我就在介绍顾炎武祠的时候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再多废话了。今年春节前后后,报国寺下文儿了,所有院内的摊位都清理,能进殿里的进殿,不能的就只能另寻他路了。这可能和报国寺提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
报国寺院落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均建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山门为面阔3间,五檩硬山顶,前出廊,系1997年复建。第一进殿。为昭忠祠山门,面阔5间,七檩悬山顶。殿前置有石狮两座,东、西两侧置龟趺石碑各1通。第二进殿。为天王殿,面阔3间,七檩悬山顶。殿前置龟趺石碑2通。殿东、西两侧建有配殿,面阔各5间,七檩硬山顶。第三进殿。为大殿,面阔9间,七檩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殿前建有砖石月台。大殿东、西两侧建有配殿,面阔各5间,五檩悬山顶。第四进殿。为后殿,面阔5间,七檩悬山顶。后殿左右建有朵殿,面阔各3间,七檩硬山顶。后殿东、西两侧建有配殿,形制与朵殿相同。第五进殿。原为毗卢殿,高36级,阁外环饰游廊,清代已毁。现尚存明宪宗御制建寺碑和清代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
如今报国寺内非常清静,这是多少年未见的景象。上一次拍摄无人的报国寺是2009年11月份,一场大雪,整个报国寺银装素裹的,一个人都没有,只是各摊位都在,看着还跟市场一样。虽然散摊没有了,但部分殿里还是会有古玩交易。赶上周末,后院儿也有比较集中的一小块儿区域人经营活动,但经营范畴仅限邮票和钱币。
从玩儿的角度来看,报国寺这个宣武区历史悠久的旧货市场消失了,对我们这样喜欢淘换个物件儿的人来说不是好消息。但如果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这么做是必须的。从98年淘换小人书开始到后来玩儿核桃橄榄籽。我在报国寺文化市场晃荡了17年。几乎每周都去一次。就算什么也不买,找个熟摊儿聊聊也不错。
报国寺空了,过去的熟悉的老摊位也都各奔东西。玩儿军品的伊拉克去了红莲,偶尔还回报国寺转转。安徽来京的核桃周到了万商汇,河南来的小李听说去了深圳。还有把橄榄籽儿玩儿成DIY的大云。前院周四和周末才过来的廊房人橄榄张。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98年,淘换小人书的时候,那个卖旧书的女孩,很潮,很性感。
现在报国寺依旧随便进,里面有不少单位,原本摊位遍布的空地现在停着一些车,最后一进殿是办公区,轻易进不去,有保安把守。等赶上北京下雪的时候,可以进去再拍雪景,空荡荡的,一定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