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乘时堪博古,入世亦奇居

上传时间:2018-08-08 14:13:57

生成地点:延寿街与泰山巷交叉口

贡献者: 北科方志实践团

标签

地图展示

方志记忆|乘时堪博古,入世亦奇居

老北京的胡同里藏着许许多多非同寻常的小店铺,虽不似在闹市街口每天客人络绎不绝,却也悠然清净常有情怀之人拜访。北京西城一小胡同里,就有这么一家小店——京城廖记。

还没走到正门口,就远远看到店门口一片翠绿中悬挂着几只鸟笼,零零碎碎的啁啾啼啭和着夏风而来,催着脚下不由加快了几分。推门而入,一股木香扑面而来,古朴的收藏架上,参差错落地摆放着廖师傅大半生的收藏品,抬头,屋顶上一排排精致的鸟笼微微颤动着,环顾,各式各样的老物件挂满了墙壁,一时让人应接不暇。

跟廖师傅简单寒暄了几句后,老先生便跟笔者讲起了这些藏品的故事。

1.jpeg

杂货铺门前的小博士


2.jpeg

老北京杂货铺


三五牌座钟

“你看,这个是三五牌座钟,”廖师傅指着桌面上的一台座钟说道,“为什么叫三五牌呢,这是因为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咱们国产的座钟上一次发条顶多走四五天,后来上海钟表厂第一次生产出来了能够走15天的座钟,于是就命名为三五牌。当时啊,全国就这一家钟表厂有这样的技术,所以在国内名声特别好。”细看之下,这台座钟造型大气黄色的主题颜色,中间是弧形的,背后有两个旋钮。“这两个一个是用来上发条的,另一个是用来打点的,那时候最喜欢听这打点的声音。”那个时代,这样一个座钟要花掉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后来各式各样的钟表都有了,唯独这含着老人记忆的款式很难看到了。


钟.jpeg



铜制暖壶

说话间,桌上一个圆圆的铜制暖壶吸引了笔者的注意。椭圆形的壶身泛着暗黄的光彩,上边坑坑哇哇的被时光留下了些许痕迹。我不禁向老人请教这暖壶的来历。“这个壶很有年头了,少说也有七八十年,它最早不是用来暖被窝的,这个是用来给小鸟学舌的。”说着,廖师傅端起铜壶给我解释道:“刚捉回来的鸟有些很小,还不知道怎么叫呢,这就得让它学,过去养鸟的就拿几只蝈蝈放到小石罐里,让小鸟学着叫,可是天冷的时候温度不够,蝈蝈就不叫,于是就把这个盛着蝈蝈的石罐放到这个暖壶上面,壶里加上热水,这样蝈蝈就可以叫了,在把鸟笼放到它前面,于是啊这小鸟就跟着学。”到后来,很少有人用了,于是人们就把它放进了被窝用来取暖,也很少有人知道它原本的用途了。


暖壶.jpeg



“袖珍博物馆”

房间里,老人一边品着茶,一边叙说着他与一个个老物件的故事。房间里淡淡的茶香,与陈旧的气息混杂在一起,墙上的挂钟摇摇晃晃,老态龙钟。“这个挂钟是德国的,四五十年了。”老人循着我的目光,淡淡的说了一句。“这边还有,”我转过身,前面的小桌上,放满了七八十年代的旧式电子产品——砖头大小的录音机、微波炉一样的收音机,上面放着一台手摇电话机,旁边是留声机。“这个是收音机,过去我们都管他叫话匣子,所以咱们老话说人话很多,就说话匣子打开了停不下来。”

“这个是鼻烟壶,过去人们有的爱抽鼻烟,现在少了,就把这烟粉放到小瓶子里带着,烟壶有瓷的有玉的,还有玛瑙的,你看我这一对儿就是玛瑙的,这个我也不准备卖了,就打算留着自己收藏。”仔细端详这小巧的鼻烟壶,这才发现这是一整块玛瑙由中部掏空而制成。“这种由玉、玛瑙做的鼻烟壶,对匠人的手艺要求很高,一般的人他里边掏不了这么薄,里面空间很小,塞上瓶口放进水里就沉了,我这一对儿可是‘水上漂’,所以我才舍不得卖呢。”


水上漂.jpeg


这是冬不拉,新疆的……”

“这是过去商人马脖子上系的铃铛,有了它,野兽就不敢靠近……”

“它呀,有一百多年喽,是过去放在琉璃瓦前头的,叫瓦钉帽,既美观又能防止瓦片往下滑……”

“这个是食盒,过去大户人家给戏班子里送饭用的……”

“这是北笼,是圆的;那是南笼,是方的。鸟不一样,笼也不一样……”

……


a.jpeg b.jpeg

c.jpegd.jpeg


小小的房间,仿佛一座“袖珍博物馆”。“因为地方小,好多好东西都卖掉了。”“现在这四九城儿里,像我这样的店还真没几家了,这都是老东西了,现在没几个人知道这些了。”一件件,一桩桩,老人的故事永远讲不完。


合影.jpeg

与廖师傅的合影



   本条记忆来自贡献者“北科方志实践团”,该贡献者于2018年8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

二维码.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