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斜街护国观音寺
在前门外煤市街路西正对着大栅栏街有一条胡同,把口儿个牌楼,上面写有观音寺街,可实际地名是大栅栏西街,这让一些外地来京的游客感到奇怪。可对于久居前门地界儿的老北京人来说,却很少提大栅栏西街,随口都说观音寺街。我也是在最近几年整理北京街巷地名的时候才改口叫大栅栏西街的。
这条街其实在1965年以前,一直叫观音寺街,这条街地处“八大胡同”北边,所以其本身的功能主要是为“八大胡同”服务,街内设有许多大烟馆、旅馆、饭店等,但也有茶室,只是因为小,所以没什么名气。
顺着观音寺街往西走到头有两条分叉,靠南的是铁树斜街,以前叫李铁拐斜街,靠北的是樱桃斜街。这两条街连同杨梅竹斜街、棕树斜街都是过去人为走出来的,成街年代大概在元朝。我以前讲述杨梅竹斜街的梁诗正旧居时曾说过这些斜街的来历,这里就不再细述了。在樱桃斜街和铁树斜街分叉处,有一座建于明末的汉传佛教寺院,名为护国观音寺,观音寺街的起源也是因这座寺庙而得名。
观音寺在清朝乾隆年间曾经重修过,寺院山门正对着观音寺街,铁树斜街和樱桃斜街都尤其院舍。寺院呈梯形结构,北侧有二层小楼,院内有大殿等建筑。在当时观音寺香火很旺,来大栅栏一带的人多去这里烧香。
1949年以后,观音寺逐渐演变成民居,成为了大杂院,正对着观音寺街的山门也被后建的房屋挡住,形成一个院落。在2008年以前,除了樱桃斜街6号和8号的二层楼外,观音寺山门完全被遮挡住,直到最近两年经过拆迁才露出真容。
由于观音寺目前旧址的门牌归属樱桃斜街4号、6号和8号,所以我在编辑图片的时候把这座寺院旧址划归到了樱桃斜街。其实按历史上的格局讲,观音寺应该属于观音寺街。9月14日拍摄的时候因为4号院已经拆了,所以不再这批图片中,但我原来拍过正在拆迁中的4号院。8号因为大门关着,所以只进6号院拍了一组照片。其实6号和8号共用一栋楼,结构都一样。
经过几年的修整,观音寺街的山门和正殿终于露出来了,还建成了一个157平米的小广场。据说目前保护观音寺的工程还在继续进行,并请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的人,打算将这里建成大栅栏历史文化展览馆。如果工程能顺利进行,6号和8号院的居民肯定得搬走。
不管今后观音寺变成啥样,反正对我来说目前的这座小楼是最熟悉的。穿行樱桃斜街,总会从与它擦肩而过。这么多年了,我头一次进去,了解了院儿里的建筑结构,找到了观音寺的遗迹,也拍到了带有生活气息的图片。如果等将来真成了博物馆,估计一点儿人气儿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