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老北京人家,必备的鸡毛掸子,你还记得吗?

上传时间:2018-08-21 14:15:16

生成地点:东城区

贡献者: 陈伟

标签

地图展示

老北京人家,必备的鸡毛掸子,你还记得吗?

       传说在上古时期的夏代,人们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猜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就是鸡毛掸子的由来。

       在过去,北京人家必备鸡毛掸子,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装饰摆设。鸡毛柔软吸尘,不伤器物,扫个桌面柜面,边边角角轻巧方便,使用完掸子在屋外磕打磕打就玩事。买卖铺户也备着掸子,随时掸扫浮土,保持清洁。

       古瓷泰斗耿宝昌先生回忆,小时候在古玩店学徒时,每天早起要把瓷器掸扫一遍,别的学徒怕碰坏古瓷,都不敢下手,独他胆大心细,干起活来得心应手,受到掌柜的喜欢。还有一种用硬羽毛扎的大长把掸子,专门是扫房用的。掸子是用公鸡的羽毛扎制的,鸡寓意“吉”,瓶寓意“平安”,配在一起即为“平安吉祥”,是镇宅辟邪的象征。

       老年间,老北京人嫁闺女,除了陪送金银房产,家具木器,衣物被褥,脸盆尿盆子孙盆外,必少不了一堂瓷器摆设:掸瓶帽筒将军罐,帽镜盆景大座钟。掸瓶里一定要插一把鸡毛掸子,寓意是有娘家人给姑娘“壮胆儿”。

       由于随手可得,鸡毛掸子也成了老鸨子殴打妓女,恶婆婆虐待儿媳,当娘的教训子女的最佳工具,成了家法和威严的象征。

       扎掸子也叫绑掸子、缠掸子,乡间叫刨掸子,看似简单,做好了也不容易。要用公鸡脖子、肩膀和尾部的羽毛,一把掸子半斤毛,精致高档的掸子要求羽毛尺寸一致,无杂色,需用几十只鸡的羽毛才能凑成。我见过大人们刨掸子,在藤条上边续羽毛边缠麻绳,一圈一圈循环往复,要求均匀,结实,美观,掸子使秃了毛都不能散。花色有油黑,棕红,雪白,杂色,还有染过色后红绿黄相间的,手巧的人把掸子顶部扎得像朵花,非常别致漂亮。

        北京人管乌合之众的聚合叫“攒鸡毛,凑胆(掸)子”,还有个俏皮话:“电线杆子上缠鸡毛,好大的胆(掸)子!”解放前的香会(花会)活动中有各种服务性质的“老会”,如“缝绽老会”(补衣服、补鞋),“茶水老会”(舍茶),“净炉老会”(清理香炉),还有个“掸尘老会”,标志就是手里举把长把的大鸡毛掸子,专门负责庙宇殿堂的清洁打扫事宜。这些“老会”都是义务参与,没有报酬,如同现在的“慈善义工”。至今北京著名的东岳庙里还残留有许多清代“老会”的会碑。

      “鸡毛掸子”还是戏曲舞台上的道具。评剧名家新凤霞解放前在天桥演出《凤还巢》,饰演妹妹程雪娥,她的老搭档杨星星男扮女装反串貌丑无比的姐姐程雪雁,为追求强烈的喜剧效果,杨星星别出心裁,在头顶上别上个100瓦的大灯泡,又插了一把红绿相间的鸡毛掸子!一出场观众哄堂大笑。新凤霞对他这洒狗血似的过激表演很不满意,还写进了自己的回忆录。


       作者: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