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北京记忆丛书 | 人文之蕴——北京城的空间记忆

上传时间:2018-11-19 11:19:56

生成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贡献者: 人文北京

标签

地图展示

北京记忆丛书 | 人文之蕴——北京城的空间记忆

1.jpg

北京,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故事。北京的人文,是一座永远挖不完的宝藏。近年,随着人们对中华文明的关注,北京文化及其历史的发掘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追捧,而北京的活力就在于它承载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城市,本是现代文明的投影,是被人们赋予现代性理念最多的地域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城市的重要要素和基本构成的城市建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承担了保留住长时段历史信息的作用,是城市留给我们的带有尘封味道的记忆。

作者简介

刘凤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清代政治史、明清城市史等相关研究。

江晓成,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从事清代政治史研究。

张一驰,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从事清代政治史研究。

总序

记忆,是最稀松平常的东西,在广泛意义上,所有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记忆并留存下来影响存在,不管是有意还是本能,可以说生命活在记忆中。

记忆,又是最意味深长的东西,对于人而言,它是一切认知和行为的基础每一点滴的常识、情感、经验和智慧都离不开它的支持,所以,亚里士多德说记忆是灵魂的一部分。

和记忆相伴的是遗忘,同样不管是有意还是本能,它总在发生。把该记的记住把该忘的忘掉,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愿望和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肩负人文研究与传承之使命,如何兼顾书斋耕耘与大众分享?如何集跨学科之力面对过去与未来?大家思虑斟酌后开始做一件“力虽不逮志有余”的事,建立“北京记忆”数字资源平台。

与“北京记忆”数字资源平台相对,我们把线下图书馆总汇定名为“北京记忆丛书”,这套丛书因作者和专题不同可能风格有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本书都力图还原一方真实,唤起一种记忆。

                                                        ——冯惠玲

前言

2.jpg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对“人文”的认识也一如我国古老的文明一样悠久。“人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及其规范,而通过聚焦城市中的建筑,我们可以在城市中发现历史的轨迹,这其中蕴含着城居者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判断,是一个时代人文历史的集中表现。

而如何更彻底、更精准的清理和发掘历史赋予北京的城市品格和特质呢?与其从书本上、从对国外现代化建筑的参照上来进行这项工作,不如回到北京城市的自身。为此,我们将以叙史的方式,复活文物古迹的历史精神,从中阐发作为现代城市要素的人文意识,使建筑古迹不再只是一个存在着的物体,而是展现历史场景并与时人共建城市文化生态的人文场域。                                      

书目简介

北京古都

3.jpg

4.jpg

城市,充溢着现代性理念的投影,而建筑空间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又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物质实体。北京城市的传统与现代,在建筑空间的物质文化、历史记忆与现实中不断被唤醒、重构,塑造出了绵延的人文气息。

城市营造、街道坊巷、商业市集、士人活动、宅邸设计与园林艺术,多样的城市空间提供了诸多场景,蕴含着繁复的文化符号与意义,为北京城市的人文气息赋予了复杂的内涵。这些情怀和记忆,藉由文字、图画或物质文化的形式,凝结在这座城市之中,为今日北京的城市气象积蕴了丰厚的人文传统。

人文底蕴

5.jpg

6.jpg

本书所言之“人文”是广义的,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思想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前文所述学界对“人文思想”的涵盖与界定。但就研究选材而言,本书将关注以下几个话题:一是,城市布局凸显了“礼”制下的权力序列;二是,城市的坊巷街区所体现的空间秩序;三是,商业空间的伸展进而对城市格局及文明产生了影响;四是,政治权力与政治体制对古代城市的影响无处不在;五是,构屋与安居中的人本观念;六是,京城士大夫官僚的园区生活,反映了他们向往“世外桃源”的精神世界以及对个性生活空间的追求。


片段尝鲜

街区坊巷

今日所言胡同,除了火巷和衖通外,还有其他多种写法,在此也不必细究。古往今来,不少学者对胡同这一词汇本身做了诸多考证,但正如翁立先生所言,繁琐的考证无助于理解胡同本身。就定义而言,不妨说:“‘胡同’是元朝时开始出现在我国北方城市建筑布局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其作用是等同于街巷、里弄一样的通道,既连着民居院落,又是交通道路,当然它还有社会政治功能及文化诸方面的作用。”

商业空间

商业空间从进入北京、到影响北京的城市结构,这与北京城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时性。北京在元、明、清三朝的历史中,城市规划、交通网络、居民群体风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城市商业空间也在不断做出调整,并试图从社会变革中寻找生长的契机。这种调整和生长的过程,也正是商业空间对北京文化进行重塑的过程。

四合院

在中国,四合院的历史几乎与中国的文明同步,自考古所得陕西扶风县凤雏村的第一四合院开始,经过三千余年的嬗变,明清时期北京的四合院一脉相承地成为其最终的表现形式,它已成为一种物化的文明。木构架体系、庭院式组合又构成其建筑商的最基本特点。而四合院建筑尤以北京的最具特点。

私家园林

我国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造园艺术方面滴山水园风格尤为世界所瞩目。但本书所关注的并非园林艺术本身,而是造园者与园林的关系。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园林建筑构成了城市建筑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然而,园林却并非城市的产物,它是人类对大自然山野风光的模拟与再造,也是对“道法自然”的心灵追求的一种践行。


在人文思想的宝库中

记忆与传统

是一个永久充满魅力的话题

城市的历史是现代性的一部分

在有着自觉意识的现代城市中

传统和历史

都是现代城市的遗产

也是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的积淀


作者:人文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