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怎样区分京韵大鼓的流派?

上传时间:2018-10-24 14:04:35

生成地点:棉花胡同

贡献者: 陈伟

标签

地图展示

怎样区分京韵大鼓的流派?

京韵大鼓是我国北方曲艺的重要曲种,由河北沧州、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演化而来,清末渐成气候,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共发展出被公认的五大流派。

001.jpg

刘宝全(1869---1942)河北深县人,初学京剧,后师从天津名家宋五(宋玉昆)学木板大鼓。当代宗刘派的演员有天津的张秋萍、杨凤杰,北京的种玉杰、胡全琛等。

002.jpg

白云鹏(1874---1952)河北霸县人。年轻时在农村唱竹板书,后拜史振林为师学习木板大鼓。当代宗“白派”的演员有天津的赵学义(已故)、李树盛、王莉,北京的付蔷等。

003.jpg

张小轩(1876---1945)北京人,青年时在北京南郊票演时调小曲《绣麒麟》、《叹五更》等,因清廷禁唱小曲,19岁拜朱得庆为师改学木板大鼓。但因演唱是老腔老调,缺少革新变化,逐渐被观众冷落,后长期在东北演出。代表作《博望坡》、《古城会》、《华容道》等,《华容道》、《草船借箭》、《单刀会》等唱段有唱片传世。弟子张金环、宋明元均已故去,“张派”现已失传。

004 - 副本.jpg

白凤鸣(1909---1980)北京人。父亲白晓山是单弦票友,长兄白凤岩是刘宝全的弦师。他14岁拜刘宝全为师,学习京韵大鼓,17岁时已掌握“刘派”大鼓真谛。解放后,白凤鸣担任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团长,忙于公务,无暇课徒,“少白派”逐渐息影舞台。其弟白奉霖生前将“少白派”多个曲目拍成表演录像;其子白佳林(已故)在舞台及票房演唱并传播“少白派”艺术,并将技艺传给相声演员徐亮(徐德亮)。

004.jpg

骆玉笙(1914---2002)从小卖给江湖艺人骆彩武为养女,随父卖艺为生。17岁时父亡,正式拜师刘宝全弦师韩永禄,学习“刘派”京韵大鼓。在弦师指导下,兼收“刘派”、“少白派”之长,形成了崭新的“骆派”,一时名声四起,有“金嗓歌王”之誉。可以说“骆派”和“刘派”是目前流传最广,传人最多的流派。“骆派”传人有陆倚琴、刘春爱、王铁成、王树芳、李梦熊等。

京韵大鼓上述除了五大流派,还有一个支派:滑稽大鼓。这种大鼓与京韵大鼓完全相同,只是唱词内容滑稽可笑,表演动作搞怪夸张。创始人张云舫是京韵大鼓票友出身,因嗓音低、窄无法演唱,便以教徒和写段子为生。滑稽大鼓的名演员“老倭瓜”崔子明,“架冬瓜”叶德霖,“山药蛋”富少舫,“大茄子”杜玉衡均是他的弟子,被观众戏称为“菜园派”。滑稽大鼓表演时摇头晃脑,挤眉弄眼,演唱时嗓音高低多变,怪腔连连,令观众忍俊不禁,捧腹大笑。著名段子有《刘二姐拴娃娃》、《吕蒙正教学》、《蒋干盗书》、《蓝桥会》等。“架冬瓜”叶德霖将技艺传给北京曲艺团演员莫岐,前一段曾在剧场演出,现属濒危曲种。

        作者: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