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箭杆胡同陈独秀旧居记录

上传时间:2018-06-13 10:49:08

生成地点:箭杆胡同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箭杆胡同陈独秀旧居记录

在东城区北池子大街路东有一条相对较宽的胡同较骑河楼街,每天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主要是因为北京市妇产医院就在这条街的东头。骑河楼东段南侧有一条小巷较骑河楼南巷,往里走过了智德北巷有能看见一条半截的胡同,这就是残留的箭杆胡同。

随着新民政部大楼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大楼的修建,箭杆胡同基本上算是消失了,本来按计划这条胡同是要抹去的,可就为了一座小院儿,胡同保留了这么一截儿。这个院儿,就是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在京的旧居。

陈独秀居住的小院是箭杆胡同20号,旧门牌为9号,是目前胡同里唯一的一座院落。旧居门楼不大,属于小蛮子门,门口两侧有两沧桑感很强的门墩,做工相对精美。小院儿不大,属于独院儿。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大门紧闭,因贴着“居民住宅谢绝参观”的字样没好意思推门进去。第二次去骑河楼又顺道儿过去看了看,发现里面正在翻新,索性简单记录了一下。

其实陈独秀在这里居住仅三年而已,1917年他北大校长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时开始在此居住。后来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也从上海迁到这里。这期间,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经常来这里做客,商讨国事。1920年,陈独秀放弃北大每月300块银元的高薪,从这里出发前往上海创建党组织。

陈独秀当年居住在20号的三间北房,南房3间是《新青年》编辑部,靠街门的那间小房是传达室,《新青年》编辑部的牌子就挂在那儿,两间东房是陈独秀的车夫和厨子住的地方。原本要被拆掉的院子,经过北京市文物局的努力,最终保留了下来。去年去的时候正在翻新,听工人说,可能要建成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小展馆,到时候会对外开放。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本条记忆来自贡献者“南城老李1979”,该贡献者于2018年6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

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