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天坛建筑群之斋宫

上传时间:2018-06-26 10:38:28

生成地点:天坛公园-斋宫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天坛建筑群之斋宫


      天坛算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了,打小儿有事儿没事儿的老爷子老太太就会带我进去玩儿。那会儿门票也便宜,里面也没现在那么多人。尤其是夏天的旁晚,老爷子经常带我去里面纳凉。有的时候还给我抓个季鸟儿逮个蛐蛐什么的。


      自打上学后,我也就离开了崇文,混迹宣武的那些年,几乎没怎么去过天坛。貌似我上学后再一次去天坛是1997年,高中的时候。接下来在往那里跑,就是2009年了,我拥有了自己的单反后。


      天坛里面有几大块景点儿,祈年殿、圜丘、回音壁什么的后来都独立出来,不能随便进了,得买票。貌似我小时候,这些地方随便进,没人管。如今的天坛与其说是公园,到不如说是北京城老百姓的一个晨练场所。2009年和2011年我两次大早上的跑过去,就拍晨练的人。


       天坛里有个斋宫,我印象中从来没进去过,可老太太说在我小时候她带着我进去过一次,可我实在是没什么印象了。那会儿斋宫也不要钱,现在独立出来,联票里还不包括,到门口现买。说实话,拍北京这么多年,凡是花钱买票进的地方我都不作为重点,反正也拆不了,不着急。


       今年寒假的最后的几天,老爷子老太太一早儿奔天坛遛弯,得到消息后,利马儿收拾好装备直奔北门。按说这次去的主要目的是拍神乐署,最后买了张通票,俩地方都能去,索性就去斋宫看了看。


       所谓的斋宫是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在皇室的各种祭祈建筑中,都建有斋宫。现存最完整的斋宫建筑是北京天坛的斋宫。斋宫在天坛圜丘坛成贞门外西北,坐西朝东,平面为方形。宫墙两层,外层叫砖城,周长为66.07米;内层宫墙叫紫墙,周长为41.33米。围墙正东有宫门2道,左右各有1座角门,角门前面又各有1座汉白玉石桥。紫墙四周有167间回廊环绕,是守卫宫墙的八旗兵丁遮避风雨霜雪的地方。回廊上画有1300多幅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等彩画。回廊外面有深池环绕,整个斋宫层层设防。石桥前面南北各有朝房5间,是侍卫和禁军兵将的临时住房。进二道宫门,迎面就是斋宫的五间正殿。殿座全是汉白玉石基和石柱。建筑结构和正式宫殿一样,重檐垂脊,吻兽俱全。但殿顶成拱券形,不露栋梁榱桷痕迹,故名无梁殿,是北京著名的古建筑。殿前左右各置配殿3间,丹墀之上,左右各置一座高大的白石亭子,左边的叫斋戒铜人亭,右边的叫时辰亭。清帝入斋宫时,先在斋戒铜人亭内的小方桌上,铺一块黄云缎桌布,上摆一尊铜铸人像,乌纱玉带,手持“斋戒”牌,以此警示皇帝要虔诚斋戒,切忌胡思乱想。这尊铜像,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著名宰相魏征,上祭时间到,铜像立即撤去。斋宫的东北角有一钟楼,是乾隆时修建的。内悬挂着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铜钟。皇帝祭天的时候,从起驾出斋宫就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坛台时,钟声即止,大祭礼毕,钟声再起。


       正殿后面还有5间大殿,是皇帝斋戒时的寝宫。明清两代帝王,按照典制规定。每到祭天的前3天,都必须先到帝宫内独宿3昼夜,不吃荤腥葱蒜,不饮酒,不娱乐,不理刑名,不吊祭,不近妇女,多洗澡,名为“斋戒”,又叫“致斋”。雍正即位以后,因担心被人暗杀,不敢在斋宫中一人独宿3昼夜,就想出一个“内斋”与外斋相结合的办法。雍正九年他下令在皇宫的内东路南端,另建了一座斋宫,叫“内斋”,将天坛内的斋宫叫“外斋”。从祭日的前3天开始,他在内斋独宿三昼两夜,叫“致内斋”;在祭天前一日的夜间11点钟,他才从“内斋”移往“外斋”,叫“致外斋”。算起来他在天坛内的斋宫只停留4小时左右。帝王的寝宫,应该铺黄色琉璃瓦,但斋宫铺的却是蓝色琉璃瓦,而且采用坐西朝东的布局,因为封建帝王都自命为“奉天承运的天子”,是皇天上帝的儿子。既然要当虔诚祭天的孝子,当然不得在“父亲”面前称皇帝,也不得住黄瓦正殿。这就是斋宫坐西向东,不盖黄瓦的来由。


      可能是买票的缘故吧,斋宫里比较清静,没什么游人。那阵子刚好下过一场雪,院内还多少有些残留,拍了一些照片。随便逛了逛就直奔神乐署了,那里才是天坛最吸引我的地方。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