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达智桥胡同河南嵩云草堂旧址

上传时间:2018-06-27 15:19:38

生成地点:达智桥胡同河南嵩云草堂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达智桥胡同河南嵩云草堂旧址


       河南作为中国一个大省,自古人杰地灵,至今留下了很多文物古迹。作为当时在京的代表,河南会馆自然不会少的。在宣武门外的上斜街,有个创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中州乡祠,是大学士高拱在此处购得荒地二亩所建,作为河南人在京的集会用地。如今该旧址已经被拆,而对面的河南会馆后来被用作了204中学的用地。不过在上斜街南边儿的达智桥胡同,还有一处河南会馆遗存,如果按地理位置来看,此会馆应该是和原204中学的会馆为一体,统称嵩云草堂。


       达智桥胡同的历史我在介绍椒山祠的时候已经简单说过了,这里就不在表述了。这条胡同我来的次数非常多,可以说在我没收录北京胡同的时候,我就经常光顾这里。在这条不长的胡同里,汇集着很多小吃。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洪凤小吃店,经营老东单崇明饭馆的担担面,也就是老北京人俗称的“老东单担担面”。掌柜的是80后小两口,老板娘的母亲以前就是崇明饭馆的面点师,专做担担面和凉面。在洪凤小吃店西边一点儿,有个规模较大的广亮大门,这个大门在这条胡同里算独一份儿。这里就是达智桥胡同55号,河南会馆旧址,历史上的嵩云草堂。


      嵩云草堂创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户部侍郎毛树棠够得地产所创。同治末年,袁世凯的叔叔兵部尚书袁保恒等人又筹资在会馆内修建了精忠祠,供奉岳飞像,进行祭祀。1895年公车上书时,嵩云草堂做过各省举子集会、签名的场所。1898年,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发起成立保国会。嵩云草堂成为保国会在北京的一处重要会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在此处开会议事。后来袁世凯进京时曾经居住在嵩云草堂内。张勋等人也曾经在嵩云草堂里秘密筹划过清帝复辟等事宜。另外民国时期的“少年中国学会”筹备成立也在此,李大钊先生曾在此留影。李大钊更看重此会,而忽视了参加一大。 


      与还残存着一点威严的广亮大门相比,院内更是曲折昏暗,拥挤杂乱,当年的风采全无。据《中国文物地图册之北京分册》记载,河南嵩云草堂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会馆坐北朝南,规模宏大,约有房130余间。一进院有穿堂门、走廊。二进院有一座小楼、垂花门和假山,另有东、西、北三跨院。 


      而如今,院内尽是弯弯曲曲的、只能供一人行走的小道,小道两旁是居民自建住房,有白色的板房,还有红色墙砖的平房。在这几十间房子间还能隐约发现有三四间青砖灰瓦的建筑,像是有些年头,不过居民说这些都是后来翻建的,已经不是会馆原貌了。现在院内大概有30多户人家,而其中的老房子在很多年前早已经拆除了,现在居民居住的都是自己后来修建的房子,可以说,嵩云草堂除了大门外,里面一切都变了。


      清末民初,在京河南人为解决子女就读问题,曾将嵩云草堂辟为河南公立旅京豫学堂,以后学校更名为京兆私立河南中学,1928年河南中学改名为北平市私立嵩云中学。1949年以后,嵩云中学与燕冀中学合并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也就是如今在宣武区响当当的重点名校。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